福地名片
第十站 福柏山
古時該山森林茂密,老虎出入頻繁,俗稱虎爬山。又一說,原名虎爬杉,因有古老松柏樹、老杉木樹及老虎爬杉的故事而得名。該片區1997年開發,命名福柏山。
青山疊立,山路蜿蜒。安溪縣東南部,泉州中心城區百公里外,古老的福柏山靜靜地守護著漫山茶園和世代聚居于此的村民。以福柏山為中心,安溪縣西坪鎮寶山村三個自然村散落在四周。山上,廢棄的古屯兵寨至今留存,仿佛在講述著那段先人避患抗匪的遙遠故事。村中心,兩條縣道交叉而過,村民們從這里走向更美好的幸福生活。
古屯兵寨今成茶園
撥開蘆葦叢,鉆過灌木堆,踩上茶葉園,歷時約半小時,我們終于在村民蕭天成和卸任老村支書蕭振福的帶路下,來到石古寨前。眼前的石寨,僅存約一米寬的方形石門及石墻,墻頭長滿荒草,墻內外都種上了茶葉。
“以前的寨墻大約有三丈高,石寨原來有三進,正門是東南方的石拱門,被破壞了,東面原本有一個一畝左右的池塘,現在也沒了。”今年63歲的蕭天成回憶起小時候上山放牛,自己和小伙伴還常常爬上石墻玩耍。大約50年前,石寨被村民們開發成了茶園。
蕭振福對蕭氏歷史頗為了解,他告訴記者,根據族譜記載,石寨為古崇信里要塞之一,常駐兵,初建于明正統十三年(1448年)。當時沙縣鄧茂七常遣將擾安溪各地,蕭氏先祖蕭森貴在山上據險要為先,筑寨以避賊擾。明正德、嘉靖年間,蕭氏先人又先后幾次擴筑寨墻。“根據記載,擴建后的寨堡占地達十多畝,百余間房,墻高三丈余,可以容納上百人小住,引三股暗道泉水入寨內。中為分司,西為武所,東為巡司。”
清順治四年(1647年)冬,山民遇陳爾峰之亂。據說,陳爾峰率兵圍攻石寨長達半年,久攻不克后退兵。寨堡在那個賊亂四起的年代,起到了很好的御敵保鄉安民之功。
從全村一部拖拉機到戶戶有轎車
站在寨前俯視,可見X344、X347兩條縣道在寶山村的正中心福柏山山格交叉而過。蕭振福感慨萬千,這一條條蜿蜒崎嶇的道路,讓山里人走出了如今的幸福生活。
蕭振福從1991年開始擔任寶山村村主任,后又接任了3屆村支書,至2002年卸任,對寶山村的發展史如數家珍。至今他仍記得,1979年寶山村建行政村時,全村只有一部拖拉機,當時所有物資都由生產隊派代表用拖拉機運送到11公里外的鎮區。而更早之前,村民們只能靠肩挑手提,進一趟鎮區得走上3小時。
“1990年,村里有人從廣東買回第一部摩托車,那時候可稀奇了。”蕭振福笑著介紹,村里第一部摩托車、第一部皮卡車、第一部小汽車,都是村民蕭金石購買的。當時蕭金石一邊在西坪鎮的茶廠當拖拉機駕駛員,一邊做著茶葉生意,將茶葉賣到廣東一帶,后來托廣東的朋友用僑匯券買回摩托車時,全村的人都上他家“瞻仰”了一番。
1986年,蕭振福的父親從廣東買回村里第一部黑白電視機時,也受到了這樣的“圍觀”。平時只能練山歌、聊天娛樂的村民們,一到晚上就帶上凳子,自發地集合在蕭振福家看電視。那臺電視是17英寸聲寶牌的,花了480元,當時作為代課老師的蕭振福,一個月工資只有30元。
“但村里真正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是近十年來。”蕭振福說,2010年,全村的個人小汽車還不到20部;近十年來,越來越多的村民靠勤勞致富,如今村里600多戶人家,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了小轎車。
山區學子享受現代化教育
在無聲歲月中默默見證著鄉村發展的,還有寶山小學。在蕭天成讀小學的年代,還是不同年級的兩個班合用一個教室,每節課40分鐘,前20分鐘,老師先給一個年級的同學講課,另外一個年級的同學自習,后20分鐘再換過來。直到1979年,建行政村后,寶山村有了自己完整的小學。“一開始,承租群眾的房子開班。”蕭振福記得,1982年,寶山小學有了約300平方米的平層教學樓。1997年,村民們集資,重新擇址于風光秀麗的福柏山,建起了寶山小學的新教學樓和宿舍樓。
“當時,鄉賢蕭森舟捐資50萬元用于學校建設。”蕭振福記得很清楚,2017年,香港安溪同鄉會又捐資50萬元港幣,加上政府出資130多萬元及部分村民集資,寶山小學又建起了600多平方米的綜合樓。現在,大山懷抱里的孩子們也可以享受多媒體教室、圖書館、乒乓球室等現代化教育工程。
“學乃身之寶,儒如席上珍;君賜為丞相,必用讀書人。”蕭振福瑯瑯誦讀蕭氏祖訓,這也是寶山村歷來以教育為先的根基。這些年,孩子們從鎮上捧回的一張又一張獎狀,接受的一次又一次表彰,都見證著這座山村的發展,也寄托著村民對未來的希望。(記者 許鈸鈸 吳嘉曉)
最新資訊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xinhuala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豫ICP備17019456號-52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