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學生們在實訓基地練習。 朱怡 攝
3日,在長春職業技術學院工業機器人實訓中心,即將放暑假的學生們還在“工位”上忙碌地操作著,他們有一個特殊的身份——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第一批員工。
“2022年,學校和奧迪一汽新能源聯合成立了工匠學徒制班,我很感興趣。”說起當初的選擇,機電學院學生謝天宇十分興奮,近一年時間里,他在學校和同學們一起跟著專業老師學理論知識、技術技能,強化基礎。在企業,和師傅們一起鍛煉實操本領,積累經驗。“這一年很辛苦,但收獲滿滿。畢業后,我將正式加入奧迪一汽新能源,在新崗位上開啟新的人生,我對未來充滿了期待!”
在這個特殊的班級中,像謝天宇一樣的“訂單式”學生共有42名。
隨著奧迪一汽新能源項目落位長春,市教育局依托長春職業技術學院開始著手適配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聯合成立工匠學徒制班,42名學生經過層層篩選成為第一批學員,這批學員也與企業簽訂了預就業協議,畢業后將成為企業第一批員工。
圍繞高素質技能技術人才培養,校企雙方共同制定課程標準、實施方案,實現人才培養與崗位高效對接,“在探討過程中,企業提出5個工種人才培養需求,我們結合專業優勢,設計了工業機器人裝配、自動生產線安裝與調試、零部件加工等課程內容。”長春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學院副院長方振龍介紹,人才培養采取工學交替的方式,一年中,學生有三個月時間到企業一線輪崗、轉崗,其余時間在校內完成理論與技能培訓,同時企業派工程師駐校,結合學校實訓設備與奧迪一汽生產線,聯合開發實驗項目,為今后培養出更多高端技術技能人才奠定基礎。校企雙方已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三到五年內,將為企業輸送2000名左右技術技能人才。
立足服務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心大局,市教育局堅持把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作為新的增長點,融入經濟轉型升級各環節,貫穿人才開發全過程,讓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同向而行。
長春汽車工業高等專科學校推進建設“校中廠”“廠中校”,與一汽模具制造有限公司在校內共建智能制造產業學院,在紅旗工廠內共建“數智化實訓陣地”;市第二中等專業學校與鼎元牙科、王鵬眼鏡等企業合作開辦“鼎元班”“王鵬班”,探索“訂單+現代學徒制”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我市職業教育緊盯產業鏈條、市場信號、技術前沿和民生需求,開設17個專業大類389個專業點,全面覆蓋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領域。僅從近五年統計數字來看,已累計為全市各行各業培養輸送15萬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在我市各產業領域,一線新增從業人員70%以上來自職業學校畢業生。
“我們不斷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堅持產業發展到哪里,職業教育就布局到哪里。主動服務我市產業升級,不斷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持續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輸入新鮮血液。”市教育局黨組成員張德文介紹,我市著力構建校企雙主體協同育人、產教深度融合辦學模式,不斷完善職業教育體系,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效銜接,為我市振興發展新突破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撐。
關鍵詞:
推薦閱讀
Copyright (C) 1999-20120 關于我們 www.xinhuala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京ICP備2022018928號-24聯系我們: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