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新聞報道中,我們經常會聽到有人因為低血糖而暈倒,或發生危險的。而且,低血糖的危害是按分鐘、甚至按秒計算的。
比如,近日江蘇淮安一男子騎車途中,突發低血糖,暈倒在車流中,幸虧民警和熱心民眾及時發現救助后脫險。
又比如另一個例子,浙江吳興一女生等公交時發生低血糖,頭朝地重重摔下站臺。
那么,低血糖僅僅是讓人暈一下嗎,它到底有什么危害呢?平時我們應該如何避免它的發生?
什么是低血糖?
低血糖是指成人血糖低于2.8mmol/L,已經確診糖尿病的患者血糖低于3.9mmol/L。
低血糖患者有出現面色蒼白、心慌、肢冷、冷汗、手抖、腿軟、周身乏力、頭暈、眼花、饑餓感、恐慌與焦慮等,進食后恢復。
嚴重會引起焦躁不安、精神不集中、躁動、癲癇等。更嚴重的低血糖可能引起昏迷。但這些表現多為一過性等損害,給予葡萄糖后可快速緩解。
哪些因素能引起低血糖?
引起低血糖的因素很多,其中最常見的因素包括進食過少、運動過度、用藥不當等。
1)進食量少的人可能會導致低血糖
進食量少的人易得低血糖,其中主食為主要升高血糖食物,而中國居民主食主要包括:谷類、薯類,我們餐桌上離不開面條、米飯、饅頭、其他谷類、薯類制品。故適度進食主食也是必不可少的。另外,我們可以適度進食水果、蔬菜,以維持我們身體所需能量。
2)空腹運動或運動過度
因為運動時需要消耗血糖來提供能量。而我們知道,血糖來自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空腹運動時,我們本身血糖不高并且還需要消耗,而過度運動時,血糖也會消耗過多,這兩種情形都容易導致低血糖的發生。
此外,糖尿病患者服藥后,在藥物起效高峰期運動也容易導致低血糖發生。
3)用藥不當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人群也隨之增加,人們為了減肥吃一些減肥藥物,導致腹瀉,人體處于虛脫低糖狀態而導致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本身為了降低血糖,飲食控制比較嚴格,而降血糖藥物如胰島素促泌劑量及胰島素本身就有低血糖風險。
一些患者存在多病共存現象,有的老年人一次服用10余種藥物,藥物之間可能存在相關作用而可能出現低血糖癥,建議咨詢專業醫師調整藥物。
低血糖究竟有什么危害?
無論血糖偏低或是血糖偏高,對人體均不利。
當我們低血糖時,身體即會啟動交感神經系統釋放相關激素升高我們身體血糖,同時出現交感神經興奮表現如心悸、焦慮、出汗等癥狀,其實是對我們身體的一種保護。
但是如果血糖持續沒有給予補充,即會出現進一步損傷,其中比較重要的是大腦的損傷。
大腦對我們至關重要。正常情況下我們大腦細胞所需的能量幾乎完全來自葡萄糖,雖然在低血糖時腦細胞選擇利用酮體提供能量,但酮體生成需要一定的時間,故大腦缺乏足夠的能量。
低血糖時,腦細胞仍在消耗葡萄糖,如果我們無法補充葡萄糖,腦功能即呈現障礙癥狀,腦組織的一些功能如神經遞質代謝、血一腦屏障功能、電解質轉運等出現障礙,出現急性應激性腦損害。
低血糖如果持續時間較長或者反復發生,大腦神經細胞可能出現變性與壞死、腦水腫等變化,甚至導致腦功能永久性發生障礙或死亡。
突發低血糖應該怎么辦?
如果碰到低血糖發生,病人就需要臥床休息,減少消耗能量的活動及停用一切導致血糖降低的藥物。
輕癥低血糖我們可以迅速地補充糖塊或含糖食物來緩解和改善。糖尿病患者外出需隨身攜帶糖塊,出現低血糖癥狀時立刻含化。
對于低血糖癥嚴重的患者,在迅速補充血糖、監測血糖的同時必須到醫院靜脈推注高糖治療。
如何預防低血糖?
對于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預防低血糖的發生,我們有以下幾點建議:
1.日常飲食中適當進食主食,空腹不要運動,運動在飯后進行,且運動量不宜過強、時間不宜過長。家中常備血糖儀,發作時可以做到指尖血糖監測。平素有過低血糖癥狀的患者建議口袋或背包常備糖塊,以備不時之需。
2.對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應用胰島素促泌劑或者胰島素治療時,外出口袋隨時備有糖果,且警惕藥物性低血糖,需要專業醫師長期個體化調整用藥方案。
3.對于容易出現夜間低血糖癥狀的患者,則通過適當的睡前加餐可預防夜間低血糖。
4. 對于非糖尿病患者反復發作低血糖反應,應及時就診明確低血糖病因。
推薦閱讀
最新資訊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xinhuala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聯系我們:265 073 543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