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沐浴心”工作人員上門為老人助浴。
“移動親親園”工作人員上門為老人配做營養餐。
“暖心微改造”工作人員對重度殘障人士家居進行無障礙改造和環境改善。
(相關資料圖)
公益創投,是政府和投資人針對公共服務領域開展的公益項目,為初創期和中小型公益組織提供“種子資金”,支持其參與公益項目,培育扶持公益性社會組織,并通過投資幫助解決社會問題,達到促進能力建設和公益模式創新目的,滿足多樣化與個性化群眾需求。
朝陽區不斷凝聚社會資源、激發社會組織活力,堅持關注民生需求、創新社會治理、提高資金效益、促進社會組織健康發展的原則,采取宏觀引導、自主申請、公開評審、擇優支持、規范實施、評估監督的管理機制,擇優孵化一批具有創新性、專業性、示范性和具有重大社會意義的公共服務項目,并培育一批運作規范、公信力強、服務優質的社會組織。
自2021年以來,全區先后出資360萬元開展公益創投,重點圍繞助老、助殘、解困、青少年發展、社區治理等領域立項,開展各類公益活動5000余場次。
“愛沐浴心”
為困境老人助浴
在大多數人看來,洗澡是一件再普通不過的事情,但對一些失能、半失能老人來說,受家庭洗浴環境、身體疾病、缺乏專業護理能力等因素影響,“洗個舒服澡”成了他們的奢望。為解決此類問題,朝陽區通過公益創投方式,引進長春市居安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團隊,通過入戶走訪與30位困境家庭簽訂協議,開展“愛沐浴心-為困境老人助浴項目”。
前進街道宇光社區的邢阿姨因車禍致殘,常年臥床引起多種綜合疾病,身體有大面積壓瘡,服務團隊在醫護人員指導下,以小面積擦拭方式為老人清理身體。
“她腿后有結痂的地方,用消毒藥水擦拭一下,可以防止感染。”助浴師一邊小心擦拭老人的腿部,一邊叮囑家屬,老人皮膚出現潰爛的地方不要碰水。擦浴、洗頭、剪指甲……幾個人分工合作,既專業又有速度。
“多虧了你們,我自己可整不了。”邢阿姨的家人對工作人員充滿感激。公益創投,送去的不僅僅是助浴服務,還有親情的慰藉和情感交流。每次上門服務,都是歡迎和暖心,每一次離別,都是依依不舍。
“移動親親園”
身邊的助老居家服務
朝陽區積極構建“公益化為前提、社會化為基礎、市場化為方向”養老模式,針對困境家庭老人提供高標準精細化服務,在全社會營造尊老、敬老、愛老和諧氛圍。公益創投引進具有成熟管理模式、優秀服務團隊的親親園養老護理康復中心,開展“移動親親園-助老居家服務項目”就是一次有益的嘗試。
賈阿姨老伴早年過世,現獨自一人居住。之前因腿病復發無法行走,通過朝陽區公益創投項目,服務機構針對賈阿姨的情況,開展了上門配做營養餐服務。
工作人員每次去還會自己捎帶一些食材,按照阿姨的口味安排食譜。賈阿姨開心地說:“看到你們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你們一來我就過年了,家里有人氣了。”
“暖心微改造”
讓重度殘障人士家居煥然一新
朝陽區不斷創新服務模式,為殘障人士提供“平等、參與、共享”的發展空間。長春心語志愿者協會在日常與殘障人士接觸中了解到,部分貧困家庭殘障人士所居住房屋陳舊老化、空間布局不合理,缺少無障礙設計,給生活帶來諸多不便。他們通過朝陽區公益創投承接項目,針對重度殘障人士家庭開展“暖心微改造”活動,幫助殘障人士實現“無礙通行”。
薛大姐和崔大哥是一對殘障夫妻,家里是室外樓梯,又沒有扶手。薛大姐因病需要定期去醫院化療,每次出行都成了她要面臨的困難之一。通過公益創投項目實施,服務人員在室外樓梯安裝了扶手,薛大姐可以獨自從3樓走到1樓,方便許多。
薛大姐只是朝陽區受益群眾的代表,還有許多一戶多殘家庭、殘障空巢老人家庭、殘障單親家庭,都在朝陽區政府的支持下,通過無障礙改造公益項目的實施,在逆境中感受到了溫暖與便捷。
從發現項目、培育組織、滿足需求,到創新治理、全民參與……公益創投在惠及眾多居民的同時,也通過整合社區資源,推動建立多元社區治理格局,在推進“政社互動”“五社聯動”過程中起到了積極作用,為朝陽區民生事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攝影/趙濱)
推薦閱讀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xinhuala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京ICP備2022018928號-24聯系我們: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