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在長春有這樣一戶家庭,夫妻倆和睦相處、互敬互愛,以實際行動傳承好家風;他們熱心助人,用質(zhì)樸的情懷溫暖著身邊人,這就是家住南關區(qū)桃源街道濱河社區(qū)的夏桂梅家庭。
“我和老伴兒都閑不住,退休之后還想為社會做點兒貢獻。”在老伴兒張洪寶的支持下,69歲的夏桂梅擔任了濱河社區(qū)關工委常務副主任,還兼任樓棟長。“‘五一’期間,家里突然停水,聯(lián)系鄰居得知整棟樓都停水了,我就給夏姐打了電話。夏姐馬上就和張大哥挨家挨戶排查,最終查明是水管堵了,隨后,夏姐聯(lián)系了高壓水車,從一樓到五樓認真疏通,特別感謝他們老兩口。”家住濱河西區(qū)103棟的王阿姨說。“張大哥人聰明手更巧,什么都會修,之前一樓聲控燈壞了,夏姐知道了馬上讓大哥檢查,不一會兒就修好了。有他們在什么問題都不是事兒!”居民李阿姨說。
自2006年起,夏桂梅夫妻倆堅持為轄區(qū)行動不便老人免費理發(fā),這一堅持就是十幾年。濱河小區(qū)居民付阿姨癱瘓在床多年,老伴兒患病,夏桂梅第一次看見她時非常心疼,老人大夏天頭發(fā)又臟又長,夏桂梅馬上拿起剪刀給付阿姨剪了個干凈利落的發(fā)型并幫她洗了頭,從那以后夏桂梅每隔一段時間就來給她理一次發(fā),并時常看望她,把家里的衣服送給她穿,直到老人離世。“我老伴兒一直特別支持我,我說出發(fā),老伴兒拎起理發(fā)工具就跟我一起服務居民,無怨無悔!”夏桂梅說。
在夏桂梅和老伴的影響下,他們的兒女同樣樂于助人。“母親是我學習的榜樣,對我影響很大。”在夏桂梅記憶里,母親鄧月秦經(jīng)常教育子女行孝道、善待人、誠做事,這在夏桂梅幼小的心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時候家在農(nóng)村,有一年母親結(jié)識了一個守寡多年的老人,自此,母親經(jīng)常接她到家里吃飯。”夏桂梅回憶說,那些年母親寧可自己家節(jié)衣縮食也要幫助別人。母親的善良和樂于助人的精神深深感染了夏桂梅,也正是在母親熏陶下,夏桂梅把孝順、善良、奉獻作為家風來傳承,夏桂梅的一言一行也影響著子女們,夏桂梅的兒子女兒經(jīng)常幫助有困難的人,還積極參加捐資助學等公益活動。
關鍵詞:
推薦閱讀
Copyright (C) 1999-20120 關于我們 www.xinhuala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huán)球快報網(wǎng) | 京ICP備2022018928號-24聯(lián)系我們: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