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清晨,國道102線德惠市布海鎮簋市內,德惠市首屆布海香瓜節伴隨極具地域風情的秧歌舞盛裝開幕。游人與嘉賓來到香瓜大棚采摘品嘗。農戶們進行現場直播,向全國網友展示布海香瓜的特色,邀請各方前來采摘。
近幾年,“布海香瓜”名聲在外,小小香瓜如何成就一方產業,讓農戶們增收致富,記者借香瓜節一探究竟。
(資料圖片)
“布海香瓜”
30年積淀成就的品牌
德惠市布海鎮的香瓜種植起步于20世紀90年代。多年來,他們堅持擴規模、提質量、打品牌、增效益,使之集中連片發展。目前,全鎮現有600余戶香瓜種植戶,5000余人長期從事與香瓜有關行業,香瓜種植面積穩定在7500畝,年產量可達到12500噸,產值突破1.5億元,人均增收5600元。布海香瓜已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金瓜”,讓種植戶鼓了腰包,甜了日子。
“我家有11棟香瓜大棚,5月上中旬便陸續成熟并開始采摘了,比往年提前了10天左右。”說起自家的香瓜產業,遠近聞名的“香瓜大王”郭傳義滿臉自豪地打開了話匣子,“今年種了1.3萬株黃白瓜、2.9萬株八里香瓜,到現在已經賣了5000多公斤,按照目前行情,這一茬瓜毛收入能達40萬元。”郭傳義是布海鎮最早一批香瓜種植戶,也是這個產業從無到有的見證者。作為“老把式”,他經常一整天都待在地里,盯著雄蜂如何授粉、看瓜的花芽如何分化,香瓜每一個成長階段,他都琢磨過。“明年我還要擴大種植規模,讓更多人吃到原汁原味的小香瓜。”郭傳義現場分享了他的種植經驗。
瓜農抱團
結成發展聯合體
一個產業的發展,光單打獨斗不行。布海鎮長山村已經有了專業合作社——鐵生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60多人聯合起來,一共建有40棟大棚,其中僅香瓜就有25棟,是目前鎮里規模較大的香瓜種植基地。由于用的是農家肥,來這兒買瓜的都是回頭客,再加上棚膜香瓜見效快,瓜農巧打時間差,效益一直不錯。
“大家聯合起來,擰成一股繩,韌性強、后勁足。”布海鎮黨委書記張福軍說,目前,全鎮已有陳家、布海、侯家、長山、德升、吉家和新城等7個村的瓜菜達到規模化種植,形成地產香瓜聯合體。采取種植規模化、生產標準化、處理商品化、銷售品牌化、經營產業化“五化”模式經營,實現了“統一品牌、統一購藥、統一標準、統一檢測、統一標識、統一渠道”。“布海香瓜”銷售渠道穩定,上市旺季,日銷售上千噸,成為德惠市名副其實的特色農產品。僅香瓜這一項,布海鎮農民每年可增收1.5億元。
近年來,德惠在布海鎮建設了布海瓜菜示范園和布海鎮蔬菜交易市場——布海簋市,有力促進了布海香瓜產業鏈條延伸,為布海香瓜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平臺。
品牌效應
“香飄萬里”
在香瓜節現場,吉林德翔牧業有限公司向香瓜種植戶捐贈了560噸有機肥。原來,有機肥可是布海鎮瓜農瘋搶的“香餑餑”。
“好肥才有好瓜。”孫麗說,為保證口感,她會嚴格使用有機肥。“以前用的是進口肥料,現在好了,家門口就有這么好的有機肥,成本省不少。”她家有6棟大棚,今年培育了5萬余株香瓜苗,種植了白瓜、翡翠公主兩個品種,畝產量能達到3500公斤。布海鎮被認定為吉林省無公害蔬菜生產示范基地,被吉林省農委授予“吉林省香瓜之鄉”的稱號,并榮獲國家食品發展中心綠色證書。2022年,布海香瓜被評為長春市區域公共品牌。
德惠市委常委、副市長牟兆彬表示,“布海香瓜節既是產品推介會,也是德惠市開拓特色農產品線上銷售渠道的積極探索。”香瓜節上,吉林省蔬菜花卉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國家西甜瓜產業技術體系長春站專家劉燕妮等農技人員,分別就設施香瓜綠色高品質栽培技術和如何打造團購達人對種植戶進行了現場培訓。
目前,布海香瓜已經擁有穩定的線上、線下銷售渠道,實現了地產香瓜“香飄萬里”。
關鍵詞:
推薦閱讀
Copyright (C) 1999-20120 關于我們 www.xinhuala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京ICP備2022018928號-24聯系我們: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