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幸福教育的描述,讓作為教育人的我深有感觸。”1月10日,市人大代表、沈陽市第三十一中學校長張翼在接受沈陽晚報、沈報全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報告中描繪出的美好、完整的教育生態,讓幸福教育的圖景更加具象。此次參會,她立足本職,帶來了《關于充分利用駐沈高校教育資源滿足高中學生生涯規劃及實踐需求的建議》。
用心、用情、用力擔負起教師使命
張翼代表對報告中提出的“以‘舒適、興趣、充實、安全’為重點,持續打造幸福教育品牌”闡述了獨到見解。“舒適,是條件和環境,是外在環境帶來的內心感受;興趣,是實現教與學完美結合的原動力,”她表示,充實,是教育過程與教育成果最貼切最直接的獲得感,是教學相長、師生終身發展;安全,是和諧校園,是全社會對教育的正向關注、熱心呵護,共同推動教育優質發展的內外融通。
“在今年開局的‘振興新突破、我要當先鋒’專項行動中,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大局,在深入落實‘雙減’,統籌推進‘幸福學生’‘幸福教師’‘幸福育人’三大工程的整體布局中,優化師德師風,用心、用情、用力擔負起沈陽振興發展中教師的歷史使命。”張翼代表表示。
為“雙減”及高中優質特色發展賦能
“目前,在新高考改革和教育改革的雙重推動下,普通高中推行生涯教育勢在必行,而生涯教育的內涵和特性決定了這是一項需要打破校園界限、充分發揮社會資源作用的教育活動。”在日常工作和調研中,張翼代表發現,近幾年來,高中在與高校的雙向需求驅使下,紛紛開展了如講座、招生宣講及高校咨詢會等形式的教育交流活動,但囿于種種因素,這些零散、隨機開展的活動并不成體系,尤其對駐沈高校教育資源的挖掘利用還不夠充分。
同時,她也在調研中了解到,“雙減”政策實施,調動了學校更多的人力、物力資源,使公共教育資源更廣泛地惠及百姓,但對于多元課程的開發尤其是體音美勞課程,則顯得資源不足或不均衡。“如果能整合高校、行業領軍企業等社會各界豐富的優質資源,使‘雙減’工作成為全社會共同作為的民生工程,那么將會對教育良性發展起到極大的推進作用。”
因此,她建議,整合駐沈高校及行業內知名企業優質資源,推動高校與基礎教育深度融合,為義務教育“雙減”及高中優質特色發展賦能。“特別是,結合高中應對新高考需求,整合高校資源,建立高校與高中的資源對接與共享,既滿足高中需求,又使高校優質資源效益最大化,還能擴大駐沈高校影響力。”(記者吳佳)
關鍵詞: 資源 高校 教學 特色發展最新資訊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xinhuala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豫ICP備17019456號-52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