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石油和新能源是天生的冤家,新能源產生的意義就是搶石油的飯碗。所以最不喜歡新能源的,應該就是家里有礦的中東土豪。新能源直接威脅著石油的江湖地位,也讓中東的石油王國大傷元氣。然而有些事就是如此蹊蹺,沙特王國打算在自己的地盤建一個新能源車廠,這簡直是對自家石油生意的釜底抽薪。】
撰文|陳德軍、編輯|禾 子
(資料圖)
造新能源車是個很燒錢的行業,而世上最不怕燒錢的恐怕就是中東富豪。現在,中東富豪沙特要下場搞電動車了。據11月3日消息,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資基金 (PIF) 宣布,將要和富士康、寶馬合作推出自己的電動汽車品牌—— Ceer。這半是沙特的第一個電動汽車品牌。
新能源是石油的替代者,像沙特這樣的石油大國,照理說最應該反對新能源汽車。如今反倒積極主動的要建電動車廠,這是圖的啥呢?
石油王國為什么鐘情電動車
沙特造電動車的舉措,確實是很有遠見的戰略。王儲穆罕默德希望,沙特經濟可以擺脫對石油的依賴,實現產業多樣化。
作為石油富國,石油產業收入占沙特政府總收入的75%,出口收入的90%。只要賣點石油,那錢是源源不斷的來,所以沙特人生下來就有錢。
難以想象,其實沙特人對石油是又愛又恨的,石油帶給沙特人地球天花板級的富裕生活,但同時也造成了超級偏頗的經濟形態。國家的命運被綁在了石油上,這顯然不夠安全。
石油生意并沒有別人想象中那么好做。首先是定價權,多少錢一桶并不是沙特人自己說了算。石油價格受國際的政治、經濟形勢影響頗大。但凡大國博弈,沙特都要夾在中間左右為難。
石油價格的波動,會給沙特帶來巨大影響。比如在2014-2016年,國際油價一度從114.81美元/桶狂跌到27.92美元/桶,給沙特帶來了嚴重的經濟危機。
另外,替代風險也越來越近。美國有許多頁巖油、里海有許多天然氣……,儲量都遠遠超過沙特的石油,這些東西和石油的使用方法差不多,替代起沙特的石油來簡單又快捷。
最大的替代者,莫過于風靡全球的新能源。許多國家都明確制定了燃油汽車退市的時間表。汽車是用油大戶,其消耗量約占石油總消耗量的24%,一旦汽車轉換了能源,石油的市場需求將會大打折扣。
單一的石油產業,讓沙特的就業壓力山大。目前,沙特石油部門就業人數只占全國就業總人數的5%。而就業率和犯罪率是反比關系,沙特人口目前正快速增長,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這是社會的不穩定因素。
與此同時,沙特的汽車市場是巨大的。沙特總人口為3000萬,購買力毋庸置疑。當前千人汽車保有量為200輛,顯然還有很大潛力。因為本土沒有車廠,僅2019年,沙特就進口了超過60萬輛汽車。在2018年6月,沙特解除了女性開車禁令。2020年一年就增加了300萬女性司機。沙特目前65%的人口年齡在25歲以下,他們也會陸續拿到駕照,這又是龐大的潛在客群。
基于此,沙特在2016年4月發布了“沙特阿拉伯2030愿景”。決心做經濟轉型,具體做法中包含重要的一條:“發展汽車制造業等勞動密集型產業。”沙特工業發展和物流計劃部門(NIDLP)希望,到2030年本國生產的汽車可以達到20—30萬輛。
不經意間,喬布斯給造車夢幫了忙
就算是有錢人,在造車行當也不能為所欲為。沙特王國曾做過多次努力,積極尋找合作,期望可以在沙特本土建立車廠,然而每每事與愿違。
早在2012年,沙特與捷豹路虎草簽一項協議,出手就是45億里亞爾,約合12億美元,就是想在沙特建個車廠,預期每年生產5萬輛路虎,但這一計劃未被實施。
2017年,沙特和豐田談判,希望豐田能在沙特利雅得建廠造車。豐田經過謹慎的調查研究之后,最終拒絕了建廠的提議。
2018-2019年間,沙特阿拉伯主權基金“公共投資基金”又向美國的造車新勢力Lucid Motors拋出橄欖枝,希望在紅海港口城市吉達建一座電動汽車工廠,另一個備選廠址是尼尤姆,后來還向Lucid Motors投資了超過10億美元。
Lucid Motors由特斯拉公司前CEO兼創始人謝家鵬和甲骨文公司前任中層溫世銘創立于2007年。在拿到沙特的投資后,確實建了座工廠,但廠址卻是美國的亞利桑那州,沙特因此還是沒能獲得境內的汽車廠。
這次,有錢的沙特聯合了有技術的寶馬和有生產線的富士康,決心在沙特創辦新能源車廠。
寶馬的技術和品牌力毋庸置疑,此前寶馬曾經向一些汽車初創公司授權其舊版造車平臺。例如越南的VinFast,就曾使用第3代BMW X3和第6代BMW 5系舊平臺,開發出兩大爆款產品Lux SA2.0 SUV和Lux A2.0轎車,火遍越南。現在,同樣的局面很可能會在沙特再現。
在這個鼎足聯合當中,富士康將會主要扮演出力干活的角色。富士康董事長劉揚偉表示:“我們將利用富士康的技術專長來支持 Ceer 的愿景,即圍繞連接、信息娛樂和自動駕駛等主題打造一系列標志性的電動汽車。”
和豐田這些企業不一樣,剛剛入局的富士康也迫切需要有人來支持自己的造車夢,因此和PIF可說是一拍即合。
富士康的造車戰略由來已久。很早前,富士康就給汽車做了自己的定義——“iPhone裝上四個輪子后的智能電子產品”。其母公司鴻海科技還定下“2025年到2027年間占據全球電動汽車10%的市場份額”的目標。
鴻海和富士康的造車決定,和喬布斯有關,有點蝴蝶效應的意味。
2011年,蘋果創始人喬布斯病逝。而后,庫克接替喬布斯掌舵蘋果,新任掌門改變了蘋果在選擇供應商上的戰略思路,將多元化的運營策略發揮到極致,甚至要求供應商報價降低20%。富士康雖然強烈反對,但理所當然的反對無效。
看來只抱一條大腿還是被動的,所以富士康開始四處尋求更多的代工機會。這些新機會中,汽車代工是個不錯的選擇。
2020年11月,富士康的母公司鴻海科技與美國車企Lordstown簽訂資產購買協議,鴻海科技以2.3億美元收購俄亥俄州Lordstown的生產和裝配廠。同時,共有約400位Lordstown員工轉入鴻海旗下。由此該工廠成為鴻海科技在北美地區第一個電動車制造基地。
2021年鴻海宣稱,將力爭實現從“勞力密集”向“腦力密集”的轉型。特別強調,電動車將是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同年,和裕隆汽車合資創辦了鴻華先進(Foxtron),隨后迅速推出Model C原型車、Model E轎車以及Model T電動巴士3款電動車。2022年10月,鴻海在其第三界科技日上,再次帶來Foxtron名下的兩款新車,SUV Model B和皮卡電動車Model V。
如今有了超級金主的支持,在沙特建廠順理成章。而新廠的建立對沙特意義非凡,沙特由擁有本土的首個新能源汽車工廠和品牌,將生產轎車和SUV。首款車型預計在2025年上市。金主PIF還表示,Ceer將吸引超過1.5億美元的外國直接投資,創造多達3萬個直接和間接就業機會,預計到2034年將為沙特貢獻80億美元的GDP。
有錢人做招商,怎么還這么難
前景很樂觀,但過程不容易。看看沙特歷次“招商”的失敗經歷,就能略懂創立新品牌的難度有多大。
豐田等企業寧愿違拗有錢人,也不愿意在沙特建廠,確實有不得已的苦衷。其中之一便是沙特的勞動力成本太高了。
沙特人均GDP在2018年就超過了2.3萬美元。在有錢人泛濫的地方,到哪去招聘愿意996埋頭苦干的壯勞力呢?而價格因素又在汽車市場格外敏感,特斯拉等一眾車企都在爭先恐后的降價,如果勞動力成本太高,還怎么和這些對手同臺競技。
當然,沙特還可以引進外來的勞動力。沙特目前就有一千多萬外來的勞動力,承擔著艱苦、低薪的工作,而本地人多會選擇舒適的公共事務和零售業。
這就成了一對矛盾,引進廉價的外國勞力,會影響本地人就業,但是不引進的話,就沒人愿意干累活。為了提升本地人的就業率,沙特近些年來一直是限制引進外來勞動力的,其結果就是勞動力成本居高不下。在這里建廠,招工將是一件麻煩事。
另一個現實而嚴峻的問題是供應鏈。車廠的選址,自然最喜歡在供應鏈完善的地方,就近可以完成采購。沙特并沒有成熟的汽車產業集群,連蓄電池、玻璃、車輪都要進口。在這里建廠之后,將不得不遠隔重洋尋找配件。
根據豐田在2017年簽署的一份協議,他們曾對在沙特制造汽車和汽車零部件的項目進行過可行性研究,研究的結果使豐田做出了放棄的決定。其結論是,“除非獲得50%的政府補貼,生產成本才能與其他國家相當。即便如此,也不確定有利可圖。”
除了勞動力和供應鏈這兩大難題之外,還有許多問題同樣不容忽視。
比如缺乏關稅的保護,包括沙特在內的海合會關稅聯盟,只對進口汽車征收5%的關稅,這對本土的新創品牌沒什么保護力。
而且配套設置不完善,利雅得在2020年才建立了第一個商業充電站。
在沙特,汽油的價格太便宜了,人們沒理由棄油從電。
另外,沙特用車環境之惡劣全球領先。除了天然的高溫、沙塵之外,富豪玩家的駕駛習慣也對汽車品質提出了高水準的要求,這對新創辦的企業是嚴峻的考驗。
在政策層面,其他國家的做法值得借鑒。比如同為石油大國的挪威,政府為了發展電動汽車,故意提高了汽油單價,90號汽油每升合人民幣12.3元。在提高汽油利潤的同時,刺激了電動車的發展。鄰居的政策,也比沙特的更有競爭力。同屬海灣國家,阿聯酋承諾在2030年前實現100%電動化。迪拜則已經建好了200個充電站。
雖然遭遇過挫折,前路也必有坎坷,但有錢終歸好辦事,以超級富豪的財力和決心,這些問題都會隨著時間推移迎刃而解。幾年之后,沙特將在全球新能源造車行業中占有一席之地。同樣,以錢為后盾,沙特經濟轉型的目標也不算多難實現。
點評
沙特王國居安思維,制定的轉型戰略無疑是明智的。其面臨的問題,基本都可以靠錢來解決,憑借“有錢”這張好牌,沙特人的好日子還會繼續。而在內卷嚴重的新能源領域,超級富豪的入局,將會讓競爭更為慘烈,其其新思維或許會給新能源車型帶來新的方向。
(本文系《禾顏閱車》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關鍵詞: 電動汽車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xinhuala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京ICP備2022018928號-24聯系我們: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