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Introduction
在一起,才是中國汽車!
作者丨張之棟
責編丨崔力文
編輯丨靳鵬輝
入秋后的深圳,依舊帶著許多的濕熱。但比亞迪園區內,第500萬輛新能源車下線發布會的現場,卻是前所未有的熱火朝天。
快門聲、講解聲、談論聲,此起彼伏的聲音,像極了如今嘈雜的中國汽車市場。有人對著 仰望U8( 參數丨 圖片)、 騰勢D9等車型高談闊論,有人對著比亞迪刀片電池、e3.0平臺著了迷,還有人糾結于“海闊天空,感謝同行”的讀音……
但除此之外,前來參會的所有人員都不會錯過,那比亞迪大樓門前的空地上,一臺臺排列整齊的“中國汽車”。
比亞迪、蔚來、長城、一汽、吉利、小鵬、理想、上汽、東風、長安、廣汽等,諸多耳熟能詳的中國新能源汽車車型,仿佛列隊一般,等待著消費者檢閱。而最開始內心的觸動,便來自“在一起,才是中國汽車”這9個大字。
曾幾何時,言及新能源汽車,必先鼓吹“鯰魚”特斯拉。更有不少聲音喧囂著:如果不是特斯拉開放專利,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一個都成不了。
是啊,總有那么一部分人對中國品牌、中國汽車,缺少信心。
但對于跪久了的人來說,此時此刻中國成為汽車出口第一大國的事實不會改變,國內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全球第一的事實也不會改變。那一個個亮眼的數據,全都化作一記記響亮的耳光,如數打了回去。
正如此次比亞迪第5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不僅僅是比亞迪一家汽車企業的成就,更代表著中國汽車多年以來砥礪前行的努力、積累,終于開出了花、結出了果實。
等到發布會開始,比亞迪用一首海闊天空,拉開帷幕??稍谧娜硕贾?,海闊天空有多么悅耳,彼時的比亞迪,就有多么的艱辛。
“一個做電池的,怎么會造好車?”
2003年,比亞迪剛剛進入到汽車行業,諸如此類的質疑聲鋪天蓋地。太陽底下無新事,彼時的汽車市場不相信造電池的比亞迪能夠造好車,就像現如今的汽車市場,質疑造手機的企業造不好車一樣。
嘲笑聲、質疑聲一直都在,而比亞迪也只有咬牙堅持。直到5年后,事情出現了轉機。
2008年,政府開始鼓勵新能源汽車,并出臺了一系列利好新能源汽車的政策。陣陣“東風”吹來,比亞迪也趁機推出首款新能源車型。這款名為 比亞迪F3DM的混動車,雖然市場反響一般,卻成為了比亞迪技術自立自強的起點。
沒錯,第一代比亞迪Dmi混動技術,便搭載在了F3DM上。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慢慢的,人們終于發現,那個曾經造電池的比亞迪,也能造好車了。這背后是11 年研發投入超過當年凈利潤,甚至很多時候是凈利潤的3-4倍。而得到市場認可的比亞迪,快速發展起來。
只不過,多變的市場,怎么會放任比亞迪一帆風順。事實上,4年前的比亞迪,也在害怕等不到“春天”。
“許多中國品牌,都和比亞迪一樣,也有不被認可,不被看好的經歷。2019年是比亞迪最艱難的一年,當時比亞迪只有一個目標,就是活下去。背后的心酸和不易,只有我們自己更清楚?!?/p>
或許是想到了20年的不易與艱辛,亦或許是那些年的嘲笑與質疑,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哽咽了。落淚的傳福總,堅強的比亞迪。
事實證明,比亞迪沒有怯弱,而是憑借足夠硬的自身硬件,以及“只造新能源汽車”的壯士扼腕,一舉奪回市場主動權,然后一路長虹。
回過頭從過往數據來看,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從第1輛到100萬輛,用了13年時間;從100萬輛到300萬輛,用了1年半。而今,僅僅過去9個月,比亞迪就下線了第500萬輛新能源汽車,效率不斷提升。
“比亞迪想要做一道證明題,證明什么呢?證明比亞迪可以,新能源車可以,中國汽車可以?!?/p>
如王傳福所說,比亞迪始終在向社會、向消費者證明自己。那么用什么證明?答:用技術。
所以顯而易見,除了刀片電池、DMi混動等技術之外,比亞迪的CTB電池車身一體化、易四方、云輦、e3.0平臺等一系列顛覆性技術,都在不斷涌現,而且還在不斷進化之中。
毫無疑問,正是20年的技術沉淀,成就了此時的比亞迪,并進一步催生出騰勢、仰望、方程豹各大全新品牌。而70年的中國汽車產業,同樣因為新能源汽車潮流的出現,充滿了勃勃生機。
數據顯示,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量全球第一;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占全球60%;中國新能源汽車專利公開量占全球70%;中國前6大動力電池供應商占全球動力電池裝車量63%……
如此一個個亮眼數據的出現,是全體中國車企的功勞。而這些數據,同樣證明了,新能源車可以,中國汽車可以。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
就像王傳福所說:“這條路雖然難走,我們仍然堅持走了20年,這是比亞迪造車的故事,也是中國品牌造車的縮影。”
“中國還沒有一個被廣泛認可的世界品牌。”
確實,相比于奔馳、寶馬,甚至是相比于本田、現代,中國汽車品牌即便有著新能源buff的加成,依舊顯得有些相形見絀。但人多成眾,木眾成林,只要中國汽車站在一起,擰成一股繩,總能突出重圍,開創新的時代。
故事的最后,王傳福將大部分新能源汽車品牌羅列在了大屏幕上,一如本篇文章開始所提到的“在一起,才是中國汽車”。
事實上,對于57歲的王傳福來說,500萬輛不僅是比亞迪成功的標志,更是比亞迪20年來造車經歷的縮影。而王傳福的哽咽,也不僅承載著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光輝歲月,更充滿了其對中國新能源汽車未來的憧憬、激動與自豪。
當命運的齒輪依舊轉動,中國汽車,輕舟已過萬重山。
|張之棟|
多偉大的作家,
也不過是在書寫自己的片面。
THE END
微信號|iAUTO2010
埃安六周年:彷徨、蓄勢與新思考
縱有外資,難救愛馳 | 調查
雷諾日產的出路:翻版特斯拉,中國和印度
關鍵詞:
推薦閱讀
Copyright (C) 1999-20120 關于我們 www.xinhuala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京ICP備2022018928號-24聯系我們: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