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就在大田里播下希望的種子時,九臺區興隆街道韓家村里卻已洋溢著黃瓜“搶先”上市的喜悅。 梁闖 攝
5月的田野里一片生機。就在大田里播下希望的種子時,九臺區興隆街道韓家村里卻已洋溢著黃瓜“搶先”上市的喜悅。
步入村中,干凈整潔的村路兩側,黃瓜大棚鱗次櫛比,一根根頂花帶刺的黃瓜掛在藤架上,瓜農們正忙著打包裝箱,“咱家的黃瓜不零售,主要供應各大批發市場,這兩天預訂的特別多。”村民劉昌友美滋滋地說,越早上市,越能賣上好價錢!今年黃瓜的價格還不錯,1棟大棚妥妥能賺8萬元。
種黃瓜怎么會有如此高的收益?這得益于規模化發展設施農業。近年來,在韓家村黨支部的帶領下,該村不斷優化種植結構,找到了一條利用棚膜發展黃瓜產業的致富新路,并探索形成“市場+經紀人+農戶”的抱團發展模式,全村80余戶村民經營近百棟大棚,年產黃瓜5000余噸,成了遠近聞名的“黃瓜村”。
“過去都是自家院里種黃瓜,現在搬進大棚里,技術也趕上了趟,不僅保證了品質,還提高了產品競爭力。”根據市場需求,韓家村引導農戶從傳統的庭院種植轉向發展“棚膜經濟”,總結出一套黃瓜種植增收策略,“水肥一體化保高產,嫁接技術抗病害,有機施肥創品質……一茬春黃瓜、一茬秋黃瓜,巧打時間差占據市場,不僅銷路不愁,還能提升產品身價。”韓家村村干部柏長勝介紹。
百棟大棚種黃瓜、發展產業有黃瓜、農民增收靠黃瓜,從最初的十幾棟大棚,到如今全村的支柱型產業,一根黃瓜道出了韓家村農民的幸福生活。“集成應用現代農業技術,精耕細作優質品種,黃瓜的產量提高30%以上。特別是利用南瓜嫁接黃瓜,抗菌、抗旱能力極強,成活率更高。”有著5年黃瓜種植經驗的劉貴發算起了這樣一筆賬,“傳統種植每斤也就能賣到七八毛錢,我種的兩茬黃瓜平均價格在每斤1.2元左右,按照每棚年產量10萬斤計算,至少增收3萬元。”
一手“牽”農民,一手“連”市場,農戶增收離不開農業經紀人的帶動。隨著黃瓜產業呈現強勁勢頭,韓家村里有渠道、有想法的“能人”開始“轉行”從事產品銷售,“以前我也種了很多年大棚,認識不少客商,村里的產業發展越來越好,我就辦起公司,給大家找銷路。”農業經紀人徐沖說,黃瓜生長周期短、市場價格平穩、收益來得快,統一種植品種、統一技術指導、統一對外銷售下,他們要把黃瓜產業朝著品牌化的方向發展。
大棚里種出好“錢”景,續寫著勤勞致富的美好愿景。“現如今,規模化發展棚膜產業的信心更強了。”柏長勝說,目前村里的黃瓜銷售轉運基地已完成前期規劃,他們將不斷引入先進的新品種和經營理念,推進黃瓜標準化生產管理。
關鍵詞:
推薦閱讀
Copyright (C) 1999-20120 關于我們 www.xinhuala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京ICP備2022018928號-24聯系我們: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