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 奇駿( 參數丨 圖片)來說,e-POWER的到來可以看作是車系最后一塊拼圖的補全,更可以看作是奇駿在中國汽車市場的救命稻草。
第四代的奇駿本來是被日產汽車寄予厚望,畢竟190億人民幣的研發費用讓其在多項指標上領先同級產品,但是那臺被注入諸多黑科技的可變壓縮比超變擎300發動機卻成為了影響奇駿在國內汽車市場發展的關鍵因素。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三缸”,這對于中國的汽車市場來說可能是一個發動機領域不能提及的詞匯,不管是人云亦云的輿論影響還是根深在腦海里對于傳統三缸的偏見,各大品牌幾乎都倒在了三缸機這一“禁區”的面前。
如今,日產汽車通過第二代e-POWER電驅技術的加持,將這臺發動機的屬性變為了增程器,奇駿也終于加入了混動大軍之中,全新的技術是否能夠讓消費者重新將目光集中在這款曾經的SUV市場標桿車型之上?超混電驅奇駿是否能夠再次向消費者證明自身的實力?
開起來怎么樣?
兩天、超過500公里的行駛里程、再加上豐富的路況,這就有機會全面且深度地體驗一下這臺超混電驅奇駿在多種路況環境下行駛表現。
掛檔出發,踩下加速踏板,不同于同級日系另外兩款產品,奇駿由于完全采用電驅動,所以開起來的感受完全就和電動車一樣,整個的加速過程也不會出現動力切換的銜接,平順、線性、穩定,這是首先出現在我腦海里的三個關鍵詞。
從動力的角度來說,第二代e-POWER非常能夠討好駕駛者與乘坐者。
對于駕駛者,電驅動的特性帶來兩個好處,除了平順之外,就是動力響應的直接,在需要加速的情況下,只需要深踩加速踏板,沒有降檔的間隙也沒有等待轉速攀升的過程,車輛會瞬間完成響應。
舉個例子,在此次行程當中,山路的連續上坡并沒有對車輛的動力性打折扣,相反這種電驅的優勢特性在這種路段上體現得更為明顯,要知道我們此次的車輛當中還是滿載4人,并且還有隨身的行李,車輛在這種情況下的動力反饋輕松暢快。
這得益于前后雙電機的參數均為同級最優,其中前電機150kw/330N·m、后電機100kw/195N·m,這也使得超混電驅奇駿的百公里加速成績能夠達到6.9s。
那么對于乘坐者來說,越平順穩定的動力輸出自然越能夠讓人喜歡,這套電驅技術的加速、減速G值做的非常穩定,加速可輕柔也可迅猛,減速接近自然減速,沒有明顯拖拽感。這一點其實比較考驗車企的功力,像之前很多電驅動車型在行駛起來會有坐船的感覺,這其實就是這一點沒有進行合理的調校。
隨著駕駛路況的增多,對于這款超混電驅奇駿又多了幾個關鍵詞:質感、厚重、略顯運動。這主要體現在轉向、底盤兩個方面。
可以這么說,日系三強在這個級別的SUV產品當中,超混電驅奇駿是最有歐美車特征的一款。其實這幾年都能夠感受到日系車在駕駛層面偏向歐美的轉變,如果說此前豐田在這方面比較突出,那么現如今奇駿則更為明顯。
握住方向盤在轉過第一個彎之后,轉向的力度會與預期有著比較明顯的偏差,有力度、有反饋,沒有那種輕飄的電子感,更接近傳統的機械轉向,這對于喜歡駕駛的人來說是個福音,且車輛對于轉向的反饋也足夠靈敏。
隨著方向盤的轉動,車身會立刻做出動作,這一點似乎與傳統的SUV不太相像,更像是一種接近轎車的設定,尤其是配合上這種會抑制住更多回彈的避震,這種感受便會進一步放大,這明顯要比上一代的奇駿多了一份運動。
對于這種設定,或許是日產認為購買這類車型的消費者的年齡層正在不斷地下降,需要用這種風格來起到一定的吸引作用;或許另一個原因是電驅系統的加入讓車輛的自重更重,需要底盤懸架給出更強的支撐。
不管是什么原因,從個人的角度來說,雖然后排會覺得懸掛要比此前硬一些,但是質感是要明顯優于前款車型。
優化體驗的技術手段
對于國內消費者來說,日產的e-POWER相對豐田的THS以及本田的i-MMD來說略顯陌生,一是進入國內時間略晚、二是搭載車型相對來說較少,所以很多消費者心中或許會有這樣一個問題:從技術的角度來說,這臺超混電驅奇駿對于使用感受做了哪些優化?主要集中在以下兩方面。
第一點,增程器啟動時是否像其他品牌動靜那么大?經濟性如何?
對于這個問題,在整個的試駕環節當中確實是留意了一下,畢竟這個增程器就是那臺備受關注的發動機,但是從實際的使用感受上來說,除了車輛靜止的時候電量不足需要增程器打開的那一瞬間感知會比較明顯,其余時間幾乎感受不到增程器的存在。
此外,這套電驅動的工作邏輯非常注重高效率,在高效率的情況下,自然會提升燃油的經濟性。這臺增程器不會進行動力輸出,其工作時完全是給動力電池充電,啟動之后便直接進入最佳效率點。
根據車輛不同的工作狀態,增程器維持1600RPM與2000RPM兩檔,此時增程器轉速較低,工作狀態穩定且噪音低,與此同時,能量管理系統優化低速段增程器啟動頻次,提升駕駛的靜謐性,滿足當前駕駛性能需求前提下,盡量避免對電池充電,降低增程器輸出聲音。
從自身的技術來說,其可變壓縮比依舊是同級唯一,并且其250N·m的同級最大數據,也讓其兼顧低耗與高扭,來提升發電效率。從實際的表現來看,一箱油在正常的駕駛情況下能夠實現超過一千公里的續航。
第二點,純電驅動,動力電池的表現如何?耐久性如何?
這一點,超混電驅奇駿采用了一種與市面上同類產品不同的策略。如果說其他產品講的是動力電池的容量,所使用的一半都是儲能型電池,那么日產e-POWER講的則是效率,車內搭載的是一塊功率型電池。
超混電驅奇駿的動力電池容量只有2度,但是充放電倍率極高,達到了30C,市面上大部分車型的電池的充放電倍率是2C,這就讓奇駿的充放電能力達到了普通EV電池的15倍左右。正是由于功率電池的特性,實現了這款車在動力方面的快速響應。
至于耐久性,系統設定可用SOC范圍收窄,簡單理解就是淺充淺放,使電池集中工作在最健康區域,進而提升電池壽命;通過降低電池內阻及提高冷卻性能,大幅減少電能輸入輸出時的損耗。
價格是關鍵
從產品力的角度來說,超混電驅奇駿的核心優勢就是這套動力總成,順、靜、快,這是相對兩個日系對手最大的優勢之一,而且從行駛質感上來說,這臺車要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提升,這基本上都很符合當下消費者在購車時所看重的點。
至于其他方面,像車內空間、車輛配置、智能化升級等環節,這臺超混電驅奇駿與市場同類別產品基本上保持著同樣的水準。
未來上市之后的產品定位,超混電驅奇駿一定是要取代燃油版奇駿,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此時就需要考慮一個問題,從市場規律上看,混動產品的價格往往要比燃油車更高,這一點是受成本原因所影響,這臺車該怎么定價。
超混電驅奇駿甚至可以看作是燃油車之上加裝了一套電驅,那么成本自然是進一步上升。對于日產來說,此時需要面臨一次選擇,是用更高的價格來收回成本?還是給出一個具有驚喜的價格來把失去的銷量奪回來?
說實話,現在的國內汽車市場對一眾合資品牌來說都到了一個需要抉擇的時間段,下有自主品牌的強力沖擊,上有豪華品牌的不斷下探,被夾在中間的合資品牌腹背受敵,從去年的銷量榜中就已經看出,市場格局已經變了。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對于日產來說重新進行量的積累或許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首先,第二代e-POWER是在奇駿上面首次裝車,對于這樣一個具有品牌優勢的技術,在市場普及開來對于日產自身有著更大的意義,你需要讓消費者了解到日產在技術與產品方面的優勢。
畢竟混動市場背后是龐大的燃油車基盤,增換購在混動市場未來十年間都會持續煥發活力。未來日產必然要在國內市場繼續推進電驅技術,開個好頭才能在后續的路上走得更加輕松。
其次就是這樣一款品牌的主力產品急需再次樹立起“正面”的形象,不管此前是決策問題還是市場輿論問題,在這個時間節點來說已經不重要,從目前東風日產自身的銷量來看, 軒逸一款車支撐顯然不夠,超混電驅奇駿要撐起SUV這條線的銷量。
超混電驅奇駿預計在本月22日正式上市,是否能夠帶來價格上的驚喜?這將是一眾消費者最為期待的事情。【iDailycar】
關鍵詞:
Copyright (C) 1999-20120 關于我們 www.xinhuala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京ICP備2022018928號-24聯系我們: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