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聲明:本文版權為網易汽車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網易汽車1月8日報道75天,2次降價,2次補貼,截至最后一次價格調整,Model 3后驅版本的價格已不足23萬。通過短期內的調價,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 已經出現了接近20%的降幅。特斯拉幾次降價意欲何為?動作頻頻攪動市場到底是昏招還是妙招?殺瘋的特斯拉會對開年新能源市場帶來哪些影響?來,讓我們看看降價的背后還有哪些端倪。
(資料圖)
猶如驚雷,1月6日,特斯拉又官宣降價,這次可謂力度空前。Model 3后驅版從26.59萬元降到22.99萬元,降幅3.6萬;Model 3高性能版從34.99萬降到32.99萬,降幅2萬;Model Y后驅版從28.89萬降到25.99萬,降幅2.9萬;Model Y長續航版從35.79萬降到30.99萬,降幅4.8萬;Model Y高性能版從39.79萬降到35.99萬元,降幅3.8萬元。
這次的降價,讓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的價格創下了史上最低。其實從去年10月份開始,特斯拉已經從“理財神壇”走下。幾次三番通過降價、促銷等手段一步步拉低價格搶占市場,也難怪近兩次降價引起了大量的消費者維權,雖然特斯拉確實沒有提過限時保價政策,但如此降幅,確實讓大部分已購車主有些吃不消,“韭菜”真不敢當!當然被影響的還有二手車商,剛收沒多久的二手車的價格很可能接近新車了。
【特斯拉歷次調價信息】
自2019年上市的時候,特斯拉Model 3還處于30萬的高位價格,而今天,特斯拉Model 3已經歷了14次調價,其中7次都在降價,這一次價格的降幅最大,達到了史上最低的22.99萬,而上次的最低價還是2021年的7月份,是23.59萬。
要知道,現在20萬級新能源市場可是各個車企的主力陣地。比如比亞迪海豹,自8月份上市到年底,已經完成了超過5萬的銷量,而零跑C01、小鵬P7、哪吒S以及比亞迪在漢也是征戰20萬級新能源市場的主力產品,同時也是Model 3的主要競對,另外降價之后的Model 3還將應對像寶馬i3、蔚來ET5等豪華品牌產品。
Model 3主要競品 | |
車型 | 指導價(萬元) |
Model 3 | 22.99-32.99 |
海豹 | 21.28-28.98 |
零跑C01 | 19.38-28.68 |
比亞迪漢 | 21.78-33.18 |
哪吒S | 20.28-34.18 |
小鵬P7 | 23.99-28.59 |
網易汽車 |
點擊查看更多車型
可以說當特斯拉Model 3的起售價降低的時候,中國品牌的海豹、漢、哪吒S等就要迎來主要的競爭對手了,畢竟在市場上它們各自的表現都不弱,而零跑C01、小鵬P7也將迎來更激烈的競爭。
開年就降價 博眼球?搶桿位?
在剛剛出爐的銷量數據上可以看到,特斯拉今年完成了137萬的產量,以及超過131萬的交付量,但和年初制定的150萬臺的銷量目標還有差距,所以在今年四季度開始,特斯拉就通過降價的手段來刺激市場,以換回更高的銷量。數據顯示,在經歷9月和10月兩輪直接或變相的價格下調后,特斯拉在11月拿到了國產車型超過10萬臺的銷量,而Model Y也重回SUV市場的冠軍位置。
當然,面對今年氣勢洶洶的比亞迪,特斯拉所做的這些似乎還不夠。
2022年11月8日,特斯拉官方宣布,11月8日(含)至11月30日(含),購買現車及合作保險機構車險組合并按期完成提車,尾款可減8000元;12月1日(含)至12月31日(含),尾款可減4000元。
上述補貼方案中所指的“現車”,包括特斯拉指定車型中的全新現車、非全新現車、展車和試駕車,認證二手車不享受上述保險補貼。指定車型為中國制造的Model 3和Model Y。
2022年12月7日,特斯拉再度出手,推出了“疊加福利”,12月7日至12月31日,購買符合條件的特斯拉現車并完成交付,將額外享受6000元福利。
2023年開年,特斯拉還推出了新年限時福利,即日至2月28日期間,完成交付的Model 3和Model Y的新車訂單,可享受6000元限時交付激勵方案。
由此來看,在價格戰方面,特斯拉似有殺瘋之勢。但如此的刺激力度卻難掩特斯拉年末收官的頹勢。據乘聯會最新的數據顯示,2022年12月特斯拉中國的批發銷量為55796輛,環比下降44.4%。相比11月份的表現,12月的批發銷量幾近腰斬,也從側面印證特斯拉在國內銷量增長的疲軟。
難道真的賣不動了?
2023開年機會再來。由于今年春節比較早,很多用戶也希望年前開一臺新車回家,而恰好年初受國補取消影響,部分車企紛紛在元旦的時候發出了價格上調的通告。而此時,特斯拉似乎又看到了商機,以最高接近5萬的降幅進一步拉低Model 3和Model Y的國內市場價格。而所做這一切的回饋,待1月份的銷量榜發布之后,我們應該可以看到這場價格戰是不是促進特斯拉迅速拿到2023年伊始的銷量桿位。
對特斯拉而言,每一次的降價對銷量拉動都有明顯的提振。等1月份的銷量榜單出爐的時候,我們也能看到降價之后的特斯拉最終獲得了多少市場份額。盡管每一次的降價都會讓老車主叫苦不迭,但對新購用戶而言,確實能抄到實惠,但奉勸一句新車主,也得有心里準備,因為它是特斯拉,所以它肯定還有降價的余地。
關于特斯拉此番降價,特斯拉對外事務副總裁陶琳發微博稱:“特斯拉價格調整的背后,涵蓋了無數工程創新,實質上是獨一無二的成本控制之極佳定律:包括不限于整車集成設計、產線設計、供應鏈管理、甚至以毫秒級優化機械臂協同路線……從‘第一性原理出發’,堅持以成本定價。”
我們可以往回推算,特斯拉Model 3已經是5年前的產品了,發展至今,它的成本也攤薄的差不多了,再加上特斯拉這些年一直在追求生產工藝的精細化和自動化,盡可能通過不斷提升生產過程中的技術水平,實現更強的自動化水平。比如特斯拉引入了一體壓鑄技術,用于生產Model Y,這就是典型的例子,相比傳統的零散裝配,效率將大幅提升,同時也進一步降低了人工成本。
另外就是特斯拉通過直營的模式銷售,減少了渠道中間環節的費用和支出,采用一口價+線上下單、線下提車的模式,除了降低消費者砍價的煩惱之外,也降低了 門店工作人員的負荷。
更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的高毛利率是真能讓他降得起。去年特斯拉單車毛利率一度高達32.9%,即便到了Q3有所下降,但單車毛利率依然高達27.9%,對比之下比亞迪去年第三季度的毛利率是18.96%,而蔚小理平均只在16%左右。即便是和寶馬、大眾、豐田等傳統大廠對比,特斯拉的單車凈利潤也是碾壓的實力。
曾有分析機構聲稱,特斯拉的單車利潤率達到了豐田的8倍,該分析機構稱,豐田每輛車的利潤約為1200美元,而特斯拉每輛車的利潤,可以達到8570美元,也就是約合人民幣6.9萬元左右,特斯拉的整體利潤還是非常高的。
以此來看,特斯拉出于更高的利潤率優勢,讓它有更大的底氣在市場不穩定之際,以降價來換取更多的銷量指標,此舉,簡單、粗暴。
10年前,特斯拉開啟了中國之旅,當時中國的新能源市場尚未完全打開,但特斯拉帶著首創中控大屏、先進的電池管理技術,車輛炫酷的外觀鷗翼門等極具科技感的設計進入到了新能源市場,也步入了中國市場。曾經的特斯拉,確實憑借一定的技術優勢,在入華初期圈粉無數,也造就了它除了擁有交通工具屬性之外,還有一定的智能交互優勢,當然,它的到來也并非是國人首購新車的目標,更多的是家里第二臺甚至第三臺車的選項,畢竟,它有著極高的可玩性,也是很多數碼博主早期收獲的“大玩具”。
曾經高高在上的價格,也讓多數用戶對特斯拉望而卻步,但通過汽車及科技圈多樣玩法的輸出,讓大家心里埋下了對特斯拉期待的種子,直到它以國產的身份進入中國市場,實現價格落地,也贏得了更多的用戶。
而如今,隨著科技的進步,曾經被特斯拉拿來炫耀的技術已不再搶眼,中國品牌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逐步走入正軌,同時也給廣大用戶帶來夠智能、夠人性以及夠舒適的感受。從2019年開始,特斯拉的價格也開始進入了頻繁波動起伏期,畢竟是中國新能源車市的一條“鯰魚”,在競品尚未成熟的時候,特斯拉通過價格上調獲取更高利潤,以至于前幾天特斯拉都被譽為“理財神器”,剛買沒多久,官宣漲價,給車主的心里也得到滿足。但近兩年,受于市場大環境競爭激烈的影響,特斯拉開始頻繁降價,而且最近的兩次均為大幅下調,確實給車主的心理帶來了一定的沖擊。如果買車早兩年,那可以用“早買早享受”安慰自己,如果剛下訂還未提車,或者說剛剛買了幾天,裝飾還未做,車價就開始大幅下調,此舉對消費者產生了極大的心理沖擊,也難怪“維權”舉動頻發。
如果說特斯拉通過不斷的降價來搶占市場,贏取用戶,那么對品牌自身而言,可謂是昏招,如果頻繁降價,甚至3、5個月就要讓用戶經歷一次心理“過山車”,那相信,過不了多久,用戶心傷了,品牌形象和口碑也會滑落。當然,就特斯拉個體而言,降價搶占市場份額是高效的,同時也會給競爭對手帶來更大的壓力。跟,陷入利潤泥潭,不跟,市場份額很大可能會被搶走,兩難。
就特斯拉降價舉措對市場的影響,蔚來企業傳播負責人馬麟接受網易汽車采訪時回復:特斯拉此次價格調整凸顯了特斯拉的產品和品牌定位,也更明確了特斯拉和蔚來不同的品牌定位,進一步顯示出兩個品牌處于不同的市場區間。而就特斯拉大幅降價是否會對中國品牌帶來更充分的競爭環境這一問題,全國乘用車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也向網易汽車表示:特斯拉有著獨資企業低成本的優勢,而中國品牌面對特斯拉這一做法,更應該加速新品的推出,提升性價比。是的,價格硬剛不是中國品牌的強項,但技術升格、優質產品出位才是中國品牌在市場上發展以及獲取用戶認同的做法。
2023年伊始,特斯拉以一場大幅降價開啟了今年新能源市場的大戰,此番行動也是國內車企站在各自立場上正在做出漲價的背景下展開的,那么中國品牌車企會不會迎難跟上這波降價?還是另有對策,在2023年,會有怎樣的舉措去強化市場份額?幾次降價也是特斯拉是站在自身強大的成本控制基礎上推行的,它近乎8倍豐田汽車的利潤率是否會被其他企業所超越?歡迎關注網易汽車后續的報道。
作者:張鈞勵
關鍵詞: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xinhuala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京ICP備2022018928號-24聯系我們:315 541 185@qq.com